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长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与《背影》、《台阶》、《老王》、《信客》等文章诉说了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这种编排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编辑思想。
“颂扬人性美”是本单元的主题。《阿长与〈山海经〉》以讲读课的身份出现在单元之首,用意有三:
其一是该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层面符合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其二,记叙线索明晰,选材典型性强,写法上欲扬先抑,这为后面文章的学习打下铺垫。
其三,文章语言生动、精彩,值得朗读、品味、学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就接触了“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具备了学习记叙文的一定基础。再加上本篇文章写的是鲁迅童年的家庭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只要教师引导、启发得当,他们都有兴趣去阅读探讨。在阅读探讨中,学到写人叙事抒怀的方法,获得能力。
三、教学目标
本文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要讲深讲透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教学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3、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4、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级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学习实为语言的学习。说白了,学课文就是学习作者的语言形式。轻语言内容,重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规律之一,这种理念正是新课标提出的“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最好诠释,从这个意义出发,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
课文前半部分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许多地方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双重色彩,而且,前一种色彩形诸文字,后一种色彩则隐在叙事之中,所以要注意从文字背后认识阿长,体会写作时鲁迅对阿长的感情。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的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出发,采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四段流程”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个性发展起来。
六、学法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合格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四个强调”:
1、强调预习。这样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努力。
2、强调多读。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强调积累。丰富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强调自主设疑,合作学习,勇于探究。
七、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吗?正是这个惊险的故事为“我”儿时的“百草园”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讲给“我”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她对作者的儿时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致时隔多年之后,作者仍然写了一篇回忆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一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片段又与本文有着有机的联系,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温故而知新。
学习活动一:多媒体展示作者鲁迅与《山海经》简介。
本环节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相关常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学习活动二:检测学生预习中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本环节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轻视基础的意识强化了重点词汇的积累。
学习活动三: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物,整体把握文章情节。
问题一:长妈妈名叫什么?
问题二:长妈妈长的什么样子?
问题二: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重点写什么?
本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习活动四:选取“讲长毛攻城时护城”这一详写情节,师生共同品读探讨阿长的性格特点。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文中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进而激发其课下主动探究其它情节中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侧面。
学习活动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品读“为我买《山海经》”这一情节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
问题二: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问题三: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问题四:“我”为什么因此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问题五:综前所述,作者详写买《山海经》的事件,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吗?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到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与感激和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与关爱,从而认识到时隔多年作者仍对长妈妈念念不忘的原因。
学习活动六:课堂写作活动
想像阿长如何千辛万苦地买《山海经》的经过。【注意一个细节:阿长连书名也记不清】。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请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像,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与鲁迅对话。
本环节设计意图:结合特定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写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空前敬意憎恶
不耐烦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买《山海经》怀念
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
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所追忆的阿长不是一个文化人,可以说是一个粗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对阿长纯朴、善良的品格的赞美,特别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情节,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读懂阿长的关键。而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文中作者从孩子的视角来写,其中却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学习本文,应当让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在文中批判性语言下的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能够学会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爱,发现普通者人性的光辉。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为:
1、理解、积累字词;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确立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
1、运用探究式学法,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感悟走进文本;
2、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逐步走进阿长的心灵,发现普通者人性的光辉,感受生活中质朴的爱。
(三)、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我确立本课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
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学习感受生活,学会读懂他人的爱,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
(四)、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难点:学会关注普通人,在生活琐事中发现爱,能读懂鲁迅心中的阿长。
三、说教法
1、听说读写结合法。这是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而设计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读来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解读文本,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拓展阅读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魅力,而课外练笔则是引导学生由解读文本到解读生活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提示点拨法。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陷入迷茫时,教师在一旁给予必要的引导、点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赏识、成功教育。首先,我认为进入文本的第一个问题的设计要简单,这样才能让成功的体验伴随着学生走进文本。其次,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1、圈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小组合作讨论法。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
1、为了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课前应布置预习内容(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对鲁迅很有影响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对小时候的鲁迅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
(这样设计导入,与以前所学知识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让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二)、字词大比拼: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读老师所罗列的生字难词。(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难词多,这样课前我就布置同学预习,字词大比拼这一环节正是检查落实预习的方式。)
(三)初识阿长:
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阿长是谁?她的外貌、身世怎样?
2、文章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话说出来。这些事情中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文中的我体会到了阿长对自己的感情了吗?
题1,让学生听读课文,然后边听边解决问题,并将要点批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就可解决。
题2,回答前三问,较容易;第四问,学生理解较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提示学生从选择材料突出中心方面来考虑,学生就比较好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小结: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7个事例,有详有略,详写了长妈妈买《山海经》,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注意详略得当。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围绕中心来选材,为下面的作文练习打好基础。
这一环节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批注能力,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题3,则较难理解,我就设计了第6至11段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当时的“我”还没有理解长妈妈对我的感情,再通过追问“后来我理解到了阿长对我感情到底是什么呢?”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四)读懂阿长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深入理解人物,仔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抓住重点,重点研读长妈妈买《山海经》部分,把握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
1、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我对《山海经》的渴慕?
2、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解决第一问我让学生速读相关文段,用笔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单批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之后,七嘴八舌起来发言,畅所欲言,教师在一旁进行点拨提示。这过程当中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如: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解决第二问时,我让学生朗读并比较第17节与25节,通过理解两个“敬意”的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儿时的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在这过程当中我再进行为什么在此时作者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句和前面的阿长讲“长毛的故事”时的“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有何区别?)的追问。
这样教师教给方法后,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圈点批注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怀念阿长
学生齐读最后两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文中阿长的感受。(可用自己创造的话或化用古诗、歌词、俗语等来表达)
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我设计了以下两道题:
⑴、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怀念赞美一个人时,往往会选择正面的事例,本文却写了阿长的诸多缺点,如果去掉这些缺点,你认为对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⑵、鲁迅文章的题目言简意赅,别有韵味,本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的用意,你能有所领悟吗?
解决第一题时,先引用作者一贯的创作主张“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再分析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去掉阿长的缺点,不仅不能使阿长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原有的生命力。因为只有真实,形象才有生命气息,才能打动读者。本文正因为如实地写出了阿长的缺点和优点,阿长的形象才显得真实、丰满、有生命力。)
第二题是考察学生理解标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我点拨提示学生我对标题的理解:扣住中心;扣住中心人物;扣住中心事件;能拨动自己和读者心灵之弦。这样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六)课外拓展:寻找“阿长”
写写生活中的“阿长”: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类似长妈妈这样的普通人?请你审视久已淡忘了的人和事,以真实为墨,用心灵作笔,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动吧!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由解读文本延伸到解读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琐事中发现爱,感受爱,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教师总结:对照板书总结;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表扬鼓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八)、布置作业:阅读《朝花夕拾》、《大堰河――我的保姆》。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心形”基于师生共同的朗读感悟,浓缩了阿长形象的内涵和作者的笔法,寄予着爱的发现这一主题。
我这样进行设计,是基于这样考虑的: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立足文本,给学生一生受益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态度习惯、信念、价值观等,传统的读读、讲讲、议议的教法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的融合能促使学生思维拓展深入,情感细腻升华,而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又可以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和因化效果,共同创造生活的、生命的语文课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